那些怎么都读不下去的书,不妨……
考试结束,假期来临,实在是看书的好时候。在看书这件事上,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:每天推到眼前的资讯太多,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很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。
关于“如何阅读”,关于“如何再次拿起书”,关于“重拾阅读的乐趣”,你可能有一些小疑问,以下是一些小建议。
读书六问
Six Questions about Reading
01
问:读书时总是集中不了精神,看几页就被手机夺去了注意力,怎么办?
不管是过去、现在还是将来,读者都必须学会建造自己的“沉默之墙”,世界是不会帮我们建的。
02
问:如果一本书读了一半读不下去,应该放弃还是继续?
某本书无法带给我们乐趣有很多原因:也许乐趣只是来得比较慢,但会越读越多;也许我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,但是再读一会儿,我就能适应了;也许问题不在于这本书,而是在于我自己的注意力不够集中,因为昨天晚上我睡得不太好;或是出于一些我不知道的原因,今天我的思维不太活跃……
但我们总要做出决定:到底要不要读下去?
我第一次放弃读完一本书是在20岁的时候,在经历了漫长的“精神麻痹期”,忍了好久之后,我在读到第666页时放弃了。那一天我很伤心,觉得自己被迫离开了书中那些高贵的圣人,但是第二天早上醒来时,我的灵魂都在歌唱。不管怎样,虽然我耗费在那666页上的时间再也回不来了,但本该用来啃剩下400页的时间现在可以任我自由支配了。我把这段时间当作一份纯净而体贴的礼物。
我还明白了一点:今天放弃了一本书,并不意味着我以后就不能再看这本书了——我也不希望如此。每件事物的出现都有正确的时机,那么同理,肯定也会有错误的时机。说不定以后我还会抽出时间来读一读那本当时没读完的书,只是当那个时机到来时,没有人能告诉我,我只能依靠自己,以及多年以来的阅读经历进行分辨。
03
问:看完一本特别喜欢的书之后“书荒”了,不知道接下来该看什么了怎么办?
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权宜之计:我们可以暂时将注意力转向“上游”而不是“下游”——如果你喜欢托尔金(英国作家,著有《霍比特人》《魔戒》等)和简·奥斯汀,那就转向那些启迪了托尔金、奥斯汀的作品,而不是盯着模仿、续写他们书籍的作品。毕竟,奥斯汀之所以能成为奥斯汀,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——这一点几乎适用于所有作家。
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奥斯汀,你最好去读读比她早一个世纪的哥特小说、爱情小说和书信体小说;如果你想更好地理解托尔金的作品,那么你也许应该阅读《贝奥武夫》,还有《埃达》和其他的冰岛英雄传说。
如果你往“上游”寻觅一下,看看你最喜欢的作家受到了谁的影响,你会发现各种各样富有吸引力又极富启发性的作品。去读你喜欢的作家读过的作品,你会发现你的视野更开阔了,思想更广阔了,知识面更广了,而所有这些都会极大地缩小你和你最喜欢的作家之间的差距。
04
问:别人开的书单究竟有多少参考价值?
每年会有好多人请我帮忙,让我为他们列出阅读书单。我从来都不会接受这类请求。原因有两个,都关乎我所认为的阅读的价值与乐趣。
第一,如果提问者只是想要一份文学名著的书单,他们随便在哪儿都能找到,而且很有可能已经知道那些书的内容了。所以,应该假设他们是想让我推荐一些其他的书,那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书,或是那些被期刊杂志称为“被遗忘的杰作”的书。但仅仅因为我自己喜欢一本书,就认为别人也会觉得它有意思、有帮助,这种想法是毫无根据的。别人的兴趣、爱好或者个人需求可能跟我并不一样。
现在,如果有人对我说:“这里列出了我最喜欢的10本书,你能帮我推荐其他几本我可能会喜欢的书吗?”我也许会更愿意,也更有准备来回答他的问题。
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英国作家鲁德亚德·吉卜林曾说:“除非一个人非常了解另外一个人,否则他就无法向对方荐书,即使是推荐最好的书。如果一个人很想看书,他应该虚心求教于那些了解他人生经历的年长者,并听取他们的建议,尤其重要的是,跟对方多聊聊当初最吸引自己的那些书。”有了这样的友情和共同爱好后,荐书是一件乐事,否则它可能会成为一项沉重的责任。
05
问:重读是浪费时间吗?
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第一次读了托尔斯泰的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,十几年后,我在教授小说史课程的时候又读了这本书。几年之后我再次教授了这门课,这次重读时,书中的一段话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,更加特别的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段话。实际上,我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曾读过这段话。
书中,列文和基蒂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,是个儿子。列文面对这个全身通红、皱巴巴的小东西时,他的反应连自己都迷惑不解:
他对这个小东西的感受跟他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,并没有高兴或者快乐的感觉;与之相反,他感到了一种对折磨和痛苦的恐惧。他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个弱点,而且一开始这种感受让他非常困扰,对这个小人儿将会遭受的痛苦又让他非常担忧,因此他几乎没有察觉当孩子打喷嚏时,他心中那种无意识的喜悦和骄傲。
第三次读这本书时,我看到了这段之前从未注意过的文字,眼泪流了下来。几个月前,我当了爸爸,体会到了列文的那种感受。所谓“弱点”,就是从今以后,这个小人儿所受的苦也会成为我所受的苦。
这个例子简单而直接,说明阅读感受是可以转变的:我曾经一时眼拙,但后来注意到了这段文字。我们对书籍态度的变化可能比这个例子更微妙、更复杂,也更难理解。
我们这些认为自己对文学拥有无限包容力,并深感自豪的人,可能很不愿意承认,我们对文学的欣赏是有范围限定的。
我们大多数人都读得太快,读得太多,不愿意重读那些自以为已经明白的内容,这一点是很不明智的。我们常常错误地以为书只要读完一遍就万事大吉了,但较之阅读一本不熟悉的书,重读一本书经常会带来一种更为重要、更为戏剧化,也更为新鲜的体验。
06
问:书这么多,时间却有限;别人读过那么多书,我却读得那么少。如何缓解这种“读书焦虑”?
对有些人来说,他们只想读完书,要的只是结果——他们渴望说出“好了,现在我可以把这本书从清单上画掉了”之类的话。有些人只是在寻求一种智力水平的证明,想创造一个他自己的纪录,所以他无情地把自己埋进一堆对他来说可能毫无意义的书中。
但阅读的内容和方式才是最重要的,而不是你翻完一本书的速度。阅读的初心应该是跟其他人的思想交流碰撞,不应该沉溺于自己的想法之中。
那种类似“一生不得不读的×× 本书”的东西,在我看来偏离了阅读应有的那种随心所欲的乐趣——人生苦短,书单漫长,如果你真的按照书中所列的单子一本一本去啃,那么你恐怕会从此视阅读为苦差,一点儿也不觉得好玩了。
我的建议是:随兴而读。
回答内容整编自/《如何再次拿起书》中信出版社
作者:[美] 艾伦·雅各布斯 作者为文学教授
图/视觉中国
猜你喜欢